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

本地產業21-颱風過後茭白筍綁馬尾


被颱風摧殘的茭白筍,扶起後每叢的葉尾端綁在一起,互相扶持。圖為茭白筍綁馬尾情況。茭白筍整體生產循環期,勞力密集、待產期長。同時長筍時期,遇到颱風季節,經過颶風侵襲後,筍葉折斷或枯萎,嚴重影響茭白筍品質。故生產風險高。同時因隨勞力老化影響,生產人數、產量日益萎縮

本地產業20-人工扶起被颱風吹倒的茭白筍


農民很不甘願就此認輸,死馬當活馬醫。颱風過後,如同撿死人骨頭般的,一葉一株將倒下的茭白筍扶起,祈求起死回生。且這工作必需快速,因當葉子被太陽曬乾後,再扶起來就沒用了。

本地產業19-茭白筍遇到颱風季節


茭白筍雖然是本地的優質產業,但長筍的關鍵期,很不幸與颱風季節同步。故產量、產值、品質難以精確估算,如圖為碰到颱風情況,辛苦一年,一日之內全毀,農民欲哭無淚。產業的悲哀,這就是我們為甚麼要辦理農村教育,發展產業多元化原因。

本地產業18-茭白筍難逃颱風肆虐(本片為動態)

本地茭白筍生產季節,必需與颱搏鬥。

本地產業17-茭白筍口感美味


適時採收的茭白筍,有入口即化的甜美。圖為台北縣五股綠竹社區朋友,蒞臨本社區,本工作室以自然農法生產的茭白筍,招待品嚐。

本地產業16-採收茭白筍


如果天候順利,每年10月中旬左右,本地茭白筍開始收成。農民必需每天巡視筍田,尋找長出的茭白筍。茭白筍長出後,成熟速度很快。該採收時無採收,隔日立即老化,這時期是種植茭白筍最辛苦的日子。本地茭白筍大都由農會共同運銷,亦有在產地零售。

本地產業15-疏葉完成的茭白筍


疏葉完成的茭白筍,英挺俊俏。等待長出茭白筍,這時農民會施加追肥。

本地產業14-茭白筍採收前期疏葉


接著農民必需茭白筍疏葉,清理乾涸的舊葉。以減少病蟲害、同時方便採收茭白筍。圖為農民在疏葉情況。

本地產業13-茭白筍農地一片綠意盎然


約四個多月後,茭白筍叢根狀大成株。農地一片綠意盎然,蔚為奇觀,是觀光賞景最佳時刻。

本地產業12-逐漸成株的茭白筍


茭白筍苗插植約一個多月後,新葉生長速度快,因光合作用效應使然。這時茭白筍葉已經粗糙,福壽螺難以造成傷害。農民再到其他地方找福壽螺來施放,目的是協助農田除草。故福壽螺又復原,其他往生的水生生物已無法復原。農田生態系統就這樣惡性的循環。

本地產業11-茭白筍植栽完成


茭白筍苗插植的行距與株距約50公分左右,圖為剛插植好的茭白筍苗。這時農民最怕福壽螺侵食,故都噴灑農藥去除福壽螺,所有水生生物也都同歸與盡。

本地產業10-分株好的茭白筍苗立即插植


分株好的茭白筍苗,立即插植水田。

本地產業9-分成單株茭白筍苗


用人工將茭白筍苗的叢根挖起來,再分成單株茭白筍苗。或用刀子直接在叢根分株。

本地產業8-茭白筍苗葉割除準備植栽


插植時,必需將茭白筍苗葉割除,留下約40公分高的種苗。

本地產業7-茭白筍成苗


三個多月後,茭白筍苗壯碩。此時約每年的四月,進入初夏時期,可開始插植。

本地產業6-中期的茭白筍苗


兩個多月後,茭白筍苗葉開始粗壯。這時必需將苗葉割斷,主要是避免徒長,增進茭白筍苗的粗壯。

本地產業5-剛長出的茭白筍苗


切片的叢根,在育苗水田,約兩星期後,開始發芽。圖為一個多月後茭白筍的新長的苗葉。

本地產業4-茭白筍育苗


切好的的叢根,直接放在育苗水田,約略壓下著土,無需全部覆土,距離約50公分見方。

本地產業3-茭白筍切片準備育苗


每年1~2月育苗,育苗方法是將預留種株的叢根,用刀子將其切成片狀。每個種株的叢根可切成4~6片,圖為農民在切種株的叢根。

本地產業2-整理茭白筍田


本地區茭白筍在11月收成後,農民陸續開始將茭白筍的叢根用鋤頭切碎,並預留種株先放在田埂旁。本地區因梯田地勢,可機械化程度有限,農業生產大都以鋤頭為主。圖為農民近日開始用鋤頭將茭白筍的叢根切碎整地,準備明年種植茭白筍的工作。

本地產業1-茭白筍簡介


茭白筍是本地的主要產業,農田在二十多年前,水稻休耕後,農民將水田部份轉作茭白筍。茭白筍的根為典型禾本科的鬚根,於莖節處長出,主要分布於表土30公分土層內。地下莖在土中可橫生70公分,莖節短縮、粗硬,節處著生鬚根。地下莖的節上著生側芽,可以抽長成新株,稱為分株芽,最後形成叢生植株,具有淨化水源功能。本區域地形屬山谷環境,大都為梯田地勢。茭白筍在生長期,八連溪水源經由數條水圳,輸送到各處農田灌溉。於茭白筍田流動,經根部淨化後,再回流到八連溪、或水圳,故本區域種植茭白筍,對環境資源、與產品具有互利功能。因茭白筍生長期需要流動的活水,八連溪水源提供此條件,也是本村茭白筍較其他地區優質的原因。八連溪水源經水圳流往各處後,因家庭生活、或其他因素造成污染。流入茭白筍田的水,經根部淨化後,再回流到水圳,達到淨化水源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