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灣萍蓬草有「水蓮花」之稱,有一首四、五○年代的台灣名曲「孤戀花」,歌詞裡的「水蓮花滿滿是…」指的就是台灣萍蓬草,那時在野外的水塘,隨處都能見到。它的花型嬌小可愛的挺出水面,黃色的花中間,星狀紅色的柱頭非常顯眼,深受許多人喜愛,在部分商人大量自野外蒐購的結果,將使得台灣萍蓬草漸漸消失於野外。帶老爸老媽來盛香園看台灣萍蓬草吧,也許能聽到老人家唱出優美動聽的「孤戀花」喲!
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最佳途徑,常帶給人一句關鍵話、一段啟蒙知識。本工作坊位於三芝區八賢里,原來主要工作範圍以八連溪為軸線,結合上游安康社區共同生活圈改善事宜,面積約210公頃。地理環境為典型里山型態,有山坡地次生林、聚落、農田、與溪流,各種不同土地利用,所形成的社會地景。小農結構,農業經營受先天地勢條件限制,困頓艱難、謀生不易,因而紛紛放棄務農本業。致使土地管理畸形,農村元素異常、或大量使用農藥,經年累月後,地景劇變、潛藏高度污染,朝劣勢途徑發展。因政府提供多元化資源,長期實施環境教育,一步一腳印,頻密帶給居民一句關鍵話、一段啟蒙知識。因而產生新知能、新價值。促使農村從惡化情境,逐漸扭轉為良性發展趨勢。目前產地大部份已由慣行農法轉為友善環境耕作,有共同管理機制。生產技術大幅提升、環境生態多樣化、產地生物多樣性、農產品已創造出共同品牌、農戶所得提高、回歸務農人口增加。更重要的是從環境教育實施過程,我們學到「學習如何去學習」,了解農村問題形成,擬訂解決問題的方案,成為永續發展的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