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體驗經濟是氣氛與感覺的事業,本次農事體驗營基地設置兩處,全部位在環境教學區的不同地點,主要考量土地所有人的人文特質、與EQ屬相。體驗經濟不是人人皆可為,必需抱有長遠計畫,永續經營理念,充分領會以客為尊的道理,搭配解說能力、富有責任感、與人情味。金光強強滾、唯利是圖、短視算計,將使人感覺「不如不來」。本次農事體驗,為種植短期有機蔬菜,活動開始,由八連溪農村再生促進會會長示範種菜前整地、播種、覆蓋方法,並說明工作安全注意事項。
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最佳途徑,常帶給人一句關鍵話、一段啟蒙知識。本工作坊位於三芝區八賢里,原來主要工作範圍以八連溪為軸線,結合上游安康社區共同生活圈改善事宜,面積約210公頃。地理環境為典型里山型態,有山坡地次生林、聚落、農田、與溪流,各種不同土地利用,所形成的社會地景。小農結構,農業經營受先天地勢條件限制,困頓艱難、謀生不易,因而紛紛放棄務農本業。致使土地管理畸形,農村元素異常、或大量使用農藥,經年累月後,地景劇變、潛藏高度污染,朝劣勢途徑發展。因政府提供多元化資源,長期實施環境教育,一步一腳印,頻密帶給居民一句關鍵話、一段啟蒙知識。因而產生新知能、新價值。促使農村從惡化情境,逐漸扭轉為良性發展趨勢。目前產地大部份已由慣行農法轉為友善環境耕作,有共同管理機制。生產技術大幅提升、環境生態多樣化、產地生物多樣性、農產品已創造出共同品牌、農戶所得提高、回歸務農人口增加。更重要的是從環境教育實施過程,我們學到「學習如何去學習」,了解農村問題形成,擬訂解決問題的方案,成為永續發展的能量。